西安学子“动”起来
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的《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备受关注。
2月14日是西安市中小学开学首日,各学校对新规落实得怎么样?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新学期,莲湖区青年路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马启思发现课表有了新变化。“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课间从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马启思说,“有了更多运动和放松时间,同学们都很高兴。”
14日上午第三节课,青年路小学操场上有两个班的学生同时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万贞带着四年级三班学生进行跳圈运动,阳光下,孩子们双手叉腰,在音乐的伴奏下欢腾地跳跃,不一会儿,脸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寒假期间,孩子们运动较少。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体育课,我希望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恢复体能,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万贞说。
操场另一边,教师黄耀荣带着六年级三班的学生跳大绳、打篮球。“‘双绳十字交叉带小绳’是三跳运动会项目,既有趣又能锻炼身体,很受学生欢迎。”黄耀荣说。
校长行璐告诉记者,新规出台后,学校迅速作出具体部署,在原有每班一周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九游体育达到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针对不同年级,学校设置了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确保每节课有内容、有质量、有效果。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规,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体育人”理念,要求教师做到不拖堂,保证课间15分钟完全属于孩子,共同为学生体质提升作出努力。
14日上午10:30,未央区方新小学的校园里一片欢腾,全校2000余名师生纷纷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在跳绳、跳皮筋、攀岩、轮滑等运动中玩得不亦乐乎。最受欢迎的是学校结合假期热映电影《哪吒2》专门设计的15分钟课间花样游戏体验区。
“我们精心准备了‘体育大礼包’,通过‘体育课天天见’‘小课间大突破’,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校长陈晓蓉告诉记者,学校创新构建“方新·532+N”体育工作模式,即5节体育课、3场课外活动、2支队伍、“N”类比赛,其中,5节体育课中有一节课开展年级特色体育专属课项目,如三年级的腰鼓、四年级的跳皮筋、五年级的竹竿舞等。这样的安排,既保障国家课程,又凸显学校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记者了解到,学校率先引入智慧体育平台,涵盖5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等体育项目。学生自发成立了体育项目俱乐部,滑板、轮滑、攀岩、足球、排球、篮球、滚铁环、乒乓球、羽毛球等多个学生自治俱乐部满足了孩子们的个性化选择。
“学校还精心安排了贯穿学生每日在校时间的3场课外活动,包括‘零点体育动起来’‘花样课间跳起来’‘自由活动嗨起来’,让学生尽情释放天性。”陈晓蓉说,学校将持续创新举措,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享受运动乐趣、收获健康体魄、培育坚韧品格的乐园。
“太开心了!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体育课也增加了,这让我们有更多时间走出教室、锻炼身体!”开学第一天,西安高新区第十五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关景文开心地对记者说。
14日上午,随着第一节下课铃响,整个校园都沸腾起来。楼道里,孩子们有的下棋,有的玩起“木头人”游戏。操场上,障碍跑、滚轮胎、跳绳、踢毽子、腰旗橄榄球、足球、体能游戏……各类运动竞相上演,好不热闹。
体育老师孙润涛正带着孩子们进行体能游戏,对于课间时间和体育课的调整,他表示支持,“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日常运动的需要,也满足了家长对于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的期待。我们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加强教研,让体育课上得更有质量、更高效。”
校长徐红梅介绍,学校开学初就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对人员和场地进行了及时落实和安排。结合校本课程把体育课变成“3+1+1”特色分节,即3节基础体育课+1节球类专项课+1节体育与心理健康融合课,同时增加益智类游戏,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体育锻炼从“技能学习”发展为“生活方式”,培养孩子们终身运动的习惯,减少校园“小胖墩”“小眼镜”,让孩子们更加健康、阳光地成长。
早在2024年,西安交大附中便将每节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15分钟。每到课间,校园就“化身”体育欢乐场,学生们尽情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在该校,“课间15分钟”实施以来效果如何?“以前课间比较短,有时候上个厕所时间都有点紧张。”初二年级学生周牧天说,延长至15分钟后,同学们走出教室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不仅对身体有好处,也能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为学习注入持续动能。
“我们积极优化课堂设计,掌控好课堂时间,做到不拖堂,把15分钟真正留给学生。”班主任老师乔朵告诉记者,老师会在课间走近学生,和他们跑操、打球,无形中加强了师生交流,增进了感情。
面对“每天一节体育课”新政,初一年级学生王乙萱热烈欢迎,“体育老师会组织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课让我们的身心都很愉快。”
“我觉得这项新政非常好。”初二年级家长岳甜说,女儿对足球运动很有兴趣,这样一来,就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学生近视率、缓解焦虑,希望新政策能长期扎实地落实下去。
“针对体育育人,我们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三个健康’理念。”西安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说,除扎实落实新政外,学校还改革了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把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比如怎么吃更健康、怎么锻炼更科学、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抗压抗挫能力等,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在体育运动中收获健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