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健康观让孩子们管住嘴、迈开腿健康生活身心舒展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小胖墩”扎堆,背后隐藏着很多健康隐患,家长心忧,社会关切。
2025年4月,安徽省卫健委印发了“体重管理年”10项行动,其中“青春护航·健康体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专项行动备受关注。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携手,树立大健康观,综合施策,给“小胖墩”减负,让孩子们管住嘴、迈开腿,健康生活、身心舒展,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立足长远“算大账”,合力织密织牢健康防线日,在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安徽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为爱‘减负’、健康‘徽’来”体重管理系列宣传活动现场,9岁的陈泊然作为“减重小明星”吸引了众多目光。他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减重门诊医生的指导下,用两个月时间,将体重从45公斤降到37公斤。
儿童青少年的可塑性强,从小拥有的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未来用于健康维护的成本越低。必须立足长远“算大账”,形成社会合力、创造支持环境,织密织牢健康防线日的体重管理系列宣传活动上,安徽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标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明白纸”,让群众精准使用“减重处方”。企业要开发更多“皖味”健康食品,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学校开设“体重管理小课堂”,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健康体重的“加油站”。
调研显示,在肥胖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的身体问题中,脂肪肝占比最高,为32.2%;高胰岛素血症或2型糖尿病和性早熟或性发育迟缓次之,占比均为23.3%;其次是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53.3%被调查的肥胖儿童青少年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如果没有疾病因素,合理膳食与良好的运动习惯才是减重的关键。”周慧琴说。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给出一些核心准则:食物营养要均衡搭配;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多户外活动,保持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程剑峰的中医疗法,个性化采用中药调理、穴位贴敷、推拿、饮食指导等综合干预手段,调和脏腑功能,促进代谢平衡。他推出了“家庭健康习惯培养计划”,指导家长科学安排膳食,并编制儿童健身操、穴位保健操。他说:“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尤其适合儿童体质调理,减重不是短期目标,而是要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
“体育课变多啦”“大课间变长啦”……不少孩子和家长欣喜地发现这两年我省校园的新变化。
“我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30分钟,前20分钟是武术操、花球操等,后面10分钟自由活动,释放孩子玩耍的天性。”阜阳东清小学体育教师于小龙介绍。作为“全国手球传统学校”,阜阳市东清小学不仅拥有自己的校手球队,每个班每周还有一节手球课,体育运动已成为东清小学的特色之一。为保障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缩水”,该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划定学生活动空间、禁止教师拖堂等。九游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