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除了智能眼镜以外为何还要做AR手表?
在上个月底,就有传闻Meta将发布AR手表,由华勤技术进行代工。 据Digitimes报道, 该设备预计将在今年9月举行的Meta Connect年度大会上正式亮相。
这个手表上,还会搭载一个摄像头,相应手表据称可以与 Quest 等 XR 头显及后续 Meta AR 眼镜联动使用,进一步扩展 Meta 的“元宇宙”愿景。
其实,早在2022年,Meta就曾研发过内置双摄的的智能手表(代号 Milan),同时申请了相应“可拆卸摄像头模块的智能手表”专利。然而,后续因技术整合困难、电池续航不佳、成本高昂等考量,Meta 选择搁置该智能手表项目。
在2024年起,Meta重启该智能手表的计划,并在24年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了基于EMG肌电图原理的配套Orion AR眼镜的神经腕带。通过监测用户手腕肌肉群的电信号变化,精确捕获手部微动作,从而实现对AR眼镜的直接控制。
而本次流露出的这款AR手表,是在Connect大会上产品的升级版,来看看这款手表有哪些特点?
在去年,Meta就已经在其神经腕带产品上展示了这个技术。sEMG(表面肌电图)传感器阵列是整个系统的感知核心,从下图可见,多个微型传感器集成在手环内侧,形成分布式信号采集网络,专门用于捕获生物电信号,以检测用户手部和前臂肌肉的电活动变化。而传感器采用的环绕式布局设计,能有效保障信号采集的全面性与稳定性。
在今年,Meta将这个技术与手表结合,目的是希望通过手表去完成更多对于眼镜的交互。
EMG技术是基于生理学的一个前沿技术,当大脑向肌肉发出运动指令时,神经冲动沿着运动神经传导至肌肉纤维,引发电化学反应并产生微弱的电信号——动作电位。而Meta这个腕带内部的大量电信号传感器,就是捕捉这些动作电位产生的微弱信号,并基于这些信号进行意图预测和动作识别的。
不过,对于技术转化为商业的有效性,其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EMG技术是通过探针有创的获取高精度的单一运动单元信号,常用于医疗诊断场景,而通过传感器的无创EMG,对于手势判断的准确性仍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有可能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用户的体验。
其实,Meta不是唯一一家有做手表想法的AI智能眼镜厂商,笔者认为他们的思路其实是相似的。眼镜对比手机来看,只是优化了手机的显示功能,但操作的便捷性离手机尚有一段距离。现有大部分眼镜的方案,都是通过单一功能按键或者一块在眼镜腿侧面的触摸屏来实现对眼镜内容的切换与确认,在使用体验上仍有一定的不便利。
智能手表,通过手势和触摸,可以很好的弥补眼镜在交互功能上的短板,类似PC时代的电脑显示屏和鼠标,通过手表来控制眼镜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现有产品的交互方式。
此外,手表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据IDC信息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 4557 万台,同比增长 10.5%;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 1762 万台,同比增长 37.6%。相比眼镜,这个市场更加成熟,且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和有一批核心的用户。
当厂商推出新的手表产品后,通过打通手表和眼镜的生态,可以更快的获取一定规模的用户,用两个智能硬件产品构建起初步的AI设备的生态,这或许是Meta等智能眼镜厂商,布局手表的核心原因。
AING硬迹正在打造AI硬件社区,对加入社群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加入【AING硬迹产业交流群】。
AING,取自“AI+ING”的缩写,中文谐音“硬迹”,寓意着“人工智能正当其时”,致力于追寻硬科技发展的足迹,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的深度融合。
未来,AING硬迹将不断发布AI大模型技术、AI产业生态、AI硬件产品等行业资讯、发展趋势与市场动态,我们相信大多数硬件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AING硬迹期望与AI大模型厂商、与AI硬件厂商共同成长,迎接AI时代的来临。